我之所以启动这个项目最初的想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亲身体验各类AI产品及”Vibe Coding”工作模式;
2. 系统了解iOS应用开发全流程(涵盖撰写产品需求文档PRD、设计用户界面UI、理解前后端技术架构等)。
此外由于本科毕业后多次被建议适合产品经理岗位(虽缺乏直接经验),因此希望通过自主开发产品进行实践验证;
3. 挑战自身在陌生领域将创意落地的可能性。
先呈现最终结论:整个原型开发过程可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开发环境搭建 主要完成Xcode安装与基础配置工作。
虽然其他开发工具之前在其他项目中已有接触经验,但必须强调环境配置对新手而言是重要门槛——突破这道关卡意味着成功完成了一半任务!
第二阶段:前期准备 同步调用北美三款主流生成式AI(ChatGPT、Claude、Gemini)展开需求讨论。
付费使用的ChatGPT因积累了大量对话历史数据能快速响应需求解读需求但存在过度主动规划倾向;
Gemini表现与ChatGPT类似;
而Claude凭借清晰的问题澄清机制和简洁回答风格成为最优选择。
初始向三款AI输入的提示词如下: [此处插入具体提示词内容] 三款AI返回的产品需求文档初稿存在差异: [此处呈现文档对比结果] 通过人工校对形成最终PRD后,在Claude建议下制定了后续实施路径图,并借助ChatGPT解决理解障碍。
从第四步开始进入持续调试循环——每当遇到报错提示时只需将错误信息反馈给AI即可获得解决方案指引: 典型复杂报错信息示例: [此处展示报错代码片段] 第四阶段(补充环节):界面设计 发现AI生成的基础UI方案与预想存在偏差后转为手绘设计稿进行调整优化: – Unizard生成的基础界面经手动微调 – Excalidraw绘制的废弃版Widget界面草图 – 最终通过图像转提示词流程实现代码转化 具体实施流程与第三阶段第4-5步类似: 1. 屏幕端支持直接勾选完成标记 2. 应用内集成日历模块查看历史记录及频率统计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