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在15日夜间进行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任务中,”悟空AI”大模型作为重要技术支持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航天员在轨作业提供了智能化专业支持。
身着蓝色装饰带舱外航天服的01号航天员陈冬登上机械臂末端自动脚限位器,03号航天员王杰在舱内协助传递设备。
随后机械臂开始移动,陈冬使用相机和热成像仪对空间站外部进行巡检工作。
至16时50分左右,航天员王杰也成功出舱,与陈冬共同开展协同作业,这是王杰首次执行出舱任务,也成为我国第二位实施舱外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与此同时,航天员陈冬瑞在天和核心舱内提供支持保障。
22时47分,随着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外部辅助设施安装、设备巡检等预定任务全部完成,陈冬与王杰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此次出舱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前于7月15日发射的天舟九号货运飞船不仅为空间站送去了新一代飞天舱外服和新鲜果蔬,还搭载了基于国内开源模型研发的”悟空AI”大模型系统。
该系统针对载人航天任务需求,采用预训练结合指令微调技术构建了专业领域大语言模型,并以航天飞行知识规范为核心的RAG知识库为基础运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邹鹏飞研究员介绍,”悟空AI”可为航天员执行复杂操作及故障处置提供快速精准的信息支持服务,有效提升在轨工作效率、丰富心理保障手段并增强天地协同能力。
该系统自上月部署以来运行稳定可靠,神舟二十号乘组反馈使用效果良好,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智能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本次第三次出舱前夜,指令长陈冬与王杰曾通过”悟空AI”查询次日工作计划安排,系统迅速返回相关链接指引操作流程,王杰对此评价道:”内容覆盖非常全面”。
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站开展大模型技术验证应用项目。
邹鹏飞进一步指出,”悟空AI”具备三大核心优势:构建天地协同智能问答系统;开发场景化数据处理技术与定制检索策略实现快速响应;拥有高效重构能力可拓展任务规划、数据分析及智能预测等功能模块。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