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级用户应用向AI原生应用转型如同巨轮调头面临巨大挑战。
高德地图近期通过技术革新给出了行业示范:其通过引入通义大模型并重构底层技术架构,在出行领域首创主-从Agent协同系统。
当用户说"现在要去故宫,请比较开车和地铁哪种更快"时,系统会自主拆解需求,调用导航出行等子智能体规划路线,最终呈现包含实时路况预测的多维解决方案。
这种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人机交互模式。
过去需要多步骤操作的复…
10亿级用户应用向AI原生应用转型如同巨轮调头面临巨大挑战。
高德地图近期通过技术革新给出了行业示范:其通过引入通义大模型并重构底层技术架构,在出行领域首创主-从Agent协同系统。
当用户说”现在要去故宫,请比较开车和地铁哪种更快”时,系统会自主拆解需求,调用导航出行等子智能体规划路线,最终呈现包含实时路况预测的多维解决方案。
这种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人机交互模式。
过去需要多步骤操作的复杂场景——如制定全家苏州三日游计划——如今只需一句语音指令即可触发多个智能体协作,自动生成涵盖交通方案、景点安排和美食推荐的完整行程表。
空间智能加持下的小高老师不仅完成路径规划,更能预判交通拥堵时段,主动提供行程优化建议。
技术架构层面,高德构建了三层协同体系:模型层搭载通义大模型实现意图解析与任务拆分;代理层通过主-从Agent机制实现任务分配与执行;工具层整合出行规划、生活服务等垂直功能模块。
当用户发起查询时,主Agent首先调用意图理解模型将需求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再分发给对应从Agent执行,最终汇总结果并进行一致性校验。
二十年数据积累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时空轨迹数据、POI信息、消费评价等多维度数据经过标准化整合后形成统一知识库,支撑着智能体的决策能力持续进化。
通信协议层面采用MCP和ATA标准接口设计,既保障各模块高效协作,也为接入第三方服务预留了扩展空间。
这种架构创新带来三重突破:技术上突破单点模型局限性,通过分治策略提升系统灵活性;产品形态上实现从功能工具到智能伙伴的本质转变;行业价值层面为超大规模应用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范式。
面对日均海量并发请求和多样化需求场景,这套系统成功验证了AI原生架构在复杂商业环境中的可行性。
当其他应用还在讨论如何集成AI模块时,高德已经完成了底层重构的壮举——这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题,更是用户体验范式的革命性跃迁。
通过将20年积累的数据资产与大模型深度融合,出行领域首个自主决策型应用就此诞生:它能听懂人类语言背后的深层需求,主动协调资源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从”功能响应”到”意图驱动”的跨越发展。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