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WRC世界机器人大会空前火爆。
维他动力在半年内完成3亿元人民币融资后首次携新品亮相,并凭借独特设计成为展会上最热门展位之一。
联合创始人赵哲伦(哲伦班长)难掩兴奋表示:最多十年时间,中国的机器人盛会或将重现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历史意义——那场持续五个月吸引600万参观者的首届世博会曾集中展示了引擎、纺织机械等工业革命标志物。
在谈及创业初衷时,这位前特斯拉中国早期员工、理想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坦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带来的场景局限促使他另辟蹊径。
“当看到机器狗具备自主移动能力时,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比汽车更接近人类本质需求的技术载体”。
展会现场,维他动力展出的首款机器狗”大头”凭借无需遥控器操控的特性引发关注。
其背部可扩展影像设备、机械臂等模块的设计,展现出作为通用移动平台的应用潜力。
赵哲伦透露团队正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优化全地形适应能力,并计划年底正式上市首款消费级产品。
关于行业前景,他认为当前机器人发展已进入关键交汇期:成熟的四足本体技术与自动驾驶算法结合大模型交互能力,正在重塑具身智能产品的形态边界。
“就像150年前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一样,自主移动能力将成为新时代的技术支点”,他指着展台上孩子们自发涂鸦的品牌柱感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涂鸦让我看到中国机器人文化的萌芽”。
面对质疑声浪,这位狮子座ENFJ型创始人坚持技术落地优先原则:”我们不做概念展示,只做能走进家庭的产品”。
为此团队耗时半年攻克软硬件协同难题——当基于宇树本体开发的算法移植到自研硬件时出现系统崩溃问题,最终通过重构控制架构实现稳定运行。
谈到与理想汽车李想的关系时流露出复杂情感:”他问我’想清楚了吗?’的眼神至今难忘”。
但正是这种清醒认知支撑着团队在融资热潮中保持克制——70人团队专注打磨单一产品线,拒绝铺张扩张策略。
展望未来五年,赵哲伦描绘出充满电影感的技术图景:”就像《机器人总动员》里各司其职的服务型机器人那样,未来物理世界的幸福感将由这些具备生命力形态的产品重新定义”——从户外四足到室内轮式机械臂组合的产品路线图已然清晰浮现。
展会闭幕当天仍有观众流连展区,”大头”机械臂精准递来的水杯让许多参观者驻足惊叹——这或许正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走向全球舞台的第一步注脚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