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间教育AI领域的活跃景象无需赘述:科大讯飞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AI学习机业务持续翻倍增长;
网易有道推出基于”子曰”大模型的新品矩阵;
作业帮发布新一代AI学习机P50;
凯叔讲故事推出首款智能硬件产品”AI鸡飞飞”;
估值逼近6亿美元的”与爱为舞”成为赛道新星;
“跃然创新”完成AI玩具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热闹表象下暗藏明显降温与分化:Heeyo创始人转向AI Agent赛道调整团队重心;
Cathoven创始人加入大厂创新部门;
曾火爆一时的AI自习室在政策松动与线下培训复苏后迅速退潮,加盟商成为首批受损群体。
被视为”技术胜利”的产品正暴露深层商业风险。
短短一年间,AI+教育版图从群雄并起到加速分化。
有人资本狂欢、有人黯然离场、有人悄然收手套现离场。
面对教育AI浪潮走向何方、虚拟教师落地进程等疑问,《XXX》邀请长期观察者及前教育投资人姜敏展开深度对话。
在技术层面已接近临界点的大模型时代下,教育领域应用仍处于基础建设阶段。
当前多数产品停留在效率工具层面而非系统重构:拍照搜题同质化严重形成功能孤岛、AI学习机依赖家长驱动而非学生黏性、自习室模式本质是场景迁移而非技术创新。
真正缺失的是将技术转化为完整学习体验的能力——动机激发、内容适配、反馈机制、陪伴干预、节奏调控、效果评估六大环节尚未形成闭环系统。
这要求具备链路思维的”教育系统工程师”角色出现:既能理解学习科学规律又能整合技术资源构建有机整体。
从投资视角看三个潜在方向:出海市场需深耕东南亚印度等教育资源薄弱区域;
陪伴型产品通过人格化设计增强互动粘性;
下沉市场需构建社会协同机制激活工具价值。
最终决定胜负的是系统设计能力——谁能搭建起包含学生-教师-社区协作智能体的有效闭环,在反馈型结构中实现可持续的学习动力激发与效果转化。
教育变革不会一蹴而就但已有先行者开始铺设基础设施:他们正在布线接电点亮节点,并逐步形成真正的反馈型系统架构——这或许正是未来教育AI破局的关键所在。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