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启用端侧AI功能的话,谷歌在Pixel 10系列上的宣传确实存在争议空间。
近期推出的Pixel 10系列作为Android阵营的重要标杆机型,在发布会上重点展示了语音实时翻译、哼唱转歌曲、Magic Cue场景识别以及Camera Coach摄影指导等创新功能。
当苹果Apple Intelligence还在遭遇系统卡顿问题时,谷歌在移动AI领域的表现已然形成代差优势。
但这种技术突破并非没有代价——若消费者并非冲着这些AI特性购机,则需为冗余功能支付成本。
海外媒体对标准版Pixel 10进行拆解后发现,在12GB运行内存中专门划出3.5GB作为独立AI运存区域,并且仅限Tensor G5芯片中的TPU单元调用。
这种设计与去年同规格内存的Pixel 9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并未采用专属内存分区策略。
显然谷歌此次调整源于前代产品经验:由于端侧大模型运算需完整加载本地模型数据,在闪存调用模式下可能导致分钟级延迟;
而通过固定内存空间保障,则能确保语音对话、图像处理等任务流畅运行。
但这一设计也带来新问题:当用户同时开启多个应用时,剩余8.5GB运存难以支撑复杂场景需求——普通用户往往难以区分ChatGPT这类云端应用与本地端侧AI在资源占用上的差异(后者对性能的要求堪比大型游戏)。
为此谷歌将3.5GB设为固定底池——根据测算当前主流70亿参数量4bit量化模型恰好需要3.5-4GB内存空间。
实际上厂商本可通过后台进程管理机制解决资源冲突问题:过去几年安卓阵营普遍采用激进杀后台策略来平衡续航与多任务需求(苹果iOS 18.4更新后也出现类似现象)。
但谷歌选择开辟专属运存的方式虽能提升短期体验却埋下隐患——根据安迪-比尔定律硬件性能提升终将被软件消耗殆尽。
五年后的Pixel 10即使基础运存未变也可能面临卡顿问题——毕竟8.5GB可用内存面对未来应用迭代压力仍显不足。
更关键的是该设计剥夺了用户选择权:尽管独立运存确实能让Magic Cue等特性发挥最佳效果(满足特定人群需求),但多数用户实际需求已被微信、抖音等云端应用覆盖。
对于不依赖本地大模型的消费者而言,在宣传中标注”总运存12GB”实则有效可用8.5GB的做法引发争议——正如网友所言:”公摊面积应单独说明而非计入总面积”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