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黑作坊””幽灵店”等没有实体店铺或用虚假地址包装的外卖商家屡见不鲜,消费者常通过查看商家照片、后厨图及地址筛选安心店铺。
如今随着AI工具普及,这类商家又玩起新花样——用AI生成的精美门头照伪装成人气旺盛的堂食店铺。
这些商家精心设计的AI门头照往往包含大型招牌、排队人群和外卖员取餐场景,甚至配上”绝无预制菜”等标语,乍看如同连锁品牌旗舰店,细看却能发现明显AI生成痕迹,实际对应的却是狭小简陋的外卖专营店。
消费者陈颖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常点的一家名为”厨大仙·地域特色菜”的外卖店,平台展示着气派门头和热闹堂食场景,地址显示在公司附近商圈。
直到某天她通过地图搜索发现实体店竟挂着”专注外卖”招牌,与平台图片天差地别,”那些照片像是AI生成的”——她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
社交平台上类似遭遇比比皆是:有网友总结称,”用AI照片冒充门面的店越看越离谱”,配图显示平台上的宽敞明亮门店实为逼仄外卖厨房;某卤肉饭商家以统一制服服务员和现炒场景营造氛围感,实际店面却破旧简陋;更有连锁品牌全国多地分店共用总店AI门头图,实体店却各显寒酸。
这些虚假门头图背后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电商平台充斥着”饿了么门头包过””P图代运营”服务,价格从10元到40元不等,部分店铺销量超千单;更有商家提供从招牌到菜品的一站式AI素材模板库。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服务商还提供”一店多开””外卖代开”等配套服务,形成完整的包装链条。
面对这一乱象,外卖平台持续升级审核机制:美团2024年处置违规商户4.5万家次,同比增41%,通过OCR识别、系统校验与人工审核三重验证拦截违规入网;饿了么清退超3.1万家违规商户并引入AI技术强化监管。
然而在AI技术加持下,”幽灵店铺”仍不断变换形态生存,”明厨亮灶”等举措效果仍有待观察。
当虚假门头照成为行业潜规则时,消费者或许需要改变点单习惯——下单前不妨先检索店铺真实地址,警惕那些光鲜照与实体差距悬殊的商家。
毕竟在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新餐饮江湖里,”眼见为实”已不再可靠。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