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导致大脑功能退化是否属实?
最新研究揭示:过度依赖AI竟使医生癌症检测能力骤降20%。
这项由欧洲多国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显示,在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六个月后,参与试验的资深内镜医师结肠癌前病变检出率显著下滑。
即使是有超过2000例临床经验的专家级医生也未能幸免于这场”技能退化”现象。
《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期刊最新发布的论文指出,在波兰四家医疗机构进行的试验中发现:当临床医师长期依赖AI系统进行结肠镜检查后,在撤除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其腺瘤检出率(ADR)较使用前下降6个百分点(从28.4%降至22.4%),相对降幅达20%。
这项涉及19名资深内镜医师、覆盖2177例结肠镜检查的研究证实了”技术钝化效应”的存在——即便参与者均为年均操作量超百例的专业医师。
该团队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在引入AI辅助系统前后分别记录了795例与648例非辅助检查数据。
结果显示当医师失去算法支持时,在息肉识别、内窥镜操作手法及临床决策信心等方面均出现明显退步。
正如伦敦大学学院顾问医师Omer Ahmad所言:”对智能系统的过度信任正在削弱人类自身的模式识别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试验中暴露出的职业风险传导效应:若资深医师尚且无法避免技能衰减,则对经验不足的住院医师而言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Reddit论坛上多位医疗从业者分享亲身经历印证这一趋势:有带教导师指出其指导的第一位住院医过度依赖某症状记录工具导致临床判断力弱化;
还有工程师因盲目信任ChatGPT的技术建议而做出危险决策。
神经可塑性理论在此得到现实印证——当导航软件接管方向判断时人们逐渐丧失传统地图阅读能力;
同理当算法承担诊断决策时人类视觉识别系统也会相应退化。
正如参考文献中《时代周刊》评论所述:”这恰似医疗领域的自动驾驶困境——技术越可靠我们越放松警惕直至关键技能彻底荒废”。
该研究引发全球医学界对人机协作边界的深度思考:如何在享受智能工具效率提升的同时避免专业能力反向流失?
或许正如某位网友在讨论区所言:”这些工具远未达到取代人类思维的水平,在医疗领域尤其如此——误判代价可能是患者生命而非圈速数字”。(相关论文及报道详见文末链接)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