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中高端轿车的价格约为50万元。
如今通过AI制作视频,市场最高报价已攀升至每分钟50万元。
这一数据由快手高级副总裁、可灵AI事业部及社区科学线负责人盖坤在成都某会议上提及——尽管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行业天花板案例,但据快手监测显示,AI视频制作日常接单价格普遍集中在数千元至5万元/分钟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快手可灵AI定价显示高性能模式下生成一分钟视频仅需42元,即便采用Google Veo 3顶配方案制作1080p带效视频成本也仅约260元,即便计入脑力人力等综合成本仍远低于市场报价。
但比天价制作费更令人意外的是外界对”快手+AI”的认知局限——当人们谈论快手AI时,”可灵”几乎成为唯一联想点:从横空出世成为国产标杆到持续迭代更新,再到今年Q2单季度营收突破2.5亿元……但实际上,AI对快手的影响早已超越单一创作工具范畴,正在重塑内容生产分发消费变现全链条。
本次大会披露的信息显示:从分发底层逻辑开始,快手已通过OneRec生成式推荐模型完成系统重构。
传统漏斗式推荐体系由”召回-粗排-精排”三阶段组成虽有效但存在模块协同优化困难等问题。
新上线的OneRec现接管25%推荐流量池,作为端到端模型直接替代多模块协作架构,计算复杂度与成本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在排序机制层面,快手将传统指标组合模式升级为深度学习驱动的EMER奖励系统,与OneRec协同形成生成式指挥体系。
这种技术组合使平台总流量池扩大,带动应用时长提升2.5%,DAU增长0.25%。
内容识别方面引入Keye多模态大模型后实现精准标签化:该系统可解析视频画面中的元素动作语言情绪等维度特征。
技术副总裁李晗透露,通过清洗无效话题标签并结合算法匹配兴趣人群后,内容标签识别准确率提升10个百分点,带动人均使用时长增加0.2%。
这些技术改造如同为平台骨骼注入智能基因——虽然非用户难以感知具体变化,但从外部视角观察,AIGC时代下的快手正展现出显著趋势特征:目前已有近亿用户使用AI参与创作,AI内容流量较年初激增320%,形成体量级增长;而新兴赛道中,AI漫剧凭借竖屏动画短剧形式(画质达2K)实现年增长10倍爆发性增长;更重要的是,AI创作已形成实际商业价值闭环——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AIGC时代内容生态的新图景。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