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领军人物即将涉足工业界。
清华大学姚班杰出校友、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陈丹琦与新兴AI公司Thinking Machines之间的关联引发关注。
这家由OpenAI前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创立的企业虽尚未推出具体产品与模型却已汇聚顶尖人才,并创下种子轮融资纪录。
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首先在Thinking Machines团队的HuggingFace主页上出现了陈丹琦的名字;
其次有网友发现其GitHub账户联系邮箱使用了该公司域名后缀。
进一步观察显示其GitHub关注列表中几乎全为Thinking Machines在职科学家(相关截图来源:机器之心)。
不过目前尚未获得官方证实。
若消息属实,则意味着这位学者将首次踏入产业界领域——当前她仍在普林斯顿担任副教授及自然语言处理小组联合负责人,在个人主页及社交平台尚未更新相关信息状态,谷歌学术资料仍标注普林斯顿大学邮箱地址;
而其GitHub页面现已移除”联系邮箱”栏目设置。
作为08级清华大学姚班校友及国际信息学竞赛传奇人物(以CDQ分治算法闻名),陈丹琦早在2008年便以中国队成员身份斩获IOI金牌。
其博士论文《Neur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Beyond》以156页篇幅成为斯坦福大学近十年最热门论文之一,并摘得该校最佳博士论文桂冠。
2016年赴普林斯顿组建NLP研究团队后持续产出重要成果,在2022年更斩获斯隆研究奖——这般履历足以令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延揽。
此次若选择加入Thinking Machines,则标志着这位学术明星首次投身产业实践。
这家成立初期便展现出惊人吸引力的初创企业堪称”全明星阵容”:核心团队三分之二成员来自OpenAI(包括北大校友翁荔),技术顾问更是坐拥GPT论文第一作者Alec Radford与前OpenAI首席研究员Bob McGrew等巨擘;
面对扎克伯格主导的Meta抛出橄榄枝时亦未动摇团队稳定性。
资本层面同样耀眼——今年6月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不仅刷新行业纪录(初始目标10亿美元在数月内翻倍),更拒绝了苹果与Meta的收购邀约。
无论此次陈丹琦入职最终能否坐实,在这位顶级学者光环加持下,这家神秘初创企业的关注度已然再攀高峰。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