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间,AI技术和短剧产业同步处于风口期,而两者的结合正催生出新的可能性。
网文及传统短剧中常见的狗血剧情,通过AI生成的萌宠角色重新演绎后,往往能轻松收获数万次播放与转发量。
介于传统短剧与动漫之间的AI漫剧已出现现象级作品,专注于全流程AI短剧生产的灵境万维(杭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与快手可灵AI合作打造标杆作品《新世界加载中》的AIGC团队”异类Outliers”,其创始人陈翔宇透露,团队今年产能已被全部预定,并计划启动新一轮融资。
有从业者形容当前行业状态如同回到短剧行业早期阶段,”大家都在等待下一个播放量破亿的AI爆款出现”。
传统短剧公司涌入AI赛道的背后,是行业资源加速向头部平台集中的现实压力。
5月29日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整合旗下BD团队统一管理内容供给与创作者对接,这一调整迫使中小平台寻求转型突破,AI短剧成为重要突破口。
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技术突破进一步降低了创作门槛。
快手CEO程一笑披露,可灵AI一季度营收达1.5亿元,其中70%来自专业用户付费订阅服务。
以可灵、即梦为代表的视频大模型将制作成本从动辄数十万的传统模式拉回10-15万元区间,生产效率提升近十倍——某70人团队现已实现月产20-30部AI短剧的产能规模。
尽管存在画面粗糙、情节同质化等问题,AI短剧仍因内容优势获得市场认可。
重生复仇、IP改编等经典叙事模式在猫狗题材中持续奏效,如播放量达1.8亿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即采用动态漫形式呈现小说改编内容。
异类团队则通过《新世界加载中》探索技术边界,在动作戏连贯性上超越早期作品《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
工具开发成为行业竞争新维度:灵境AI整合多垂类大模型构建全流程制作系统;剧点短剧自主研发智能综合体,通过任务分配算法优化生产流程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AI工具研发能力已成为资本评估企业的核心指标——投资机构关注重点已从”内容质量”转向”工具价值”。
在头部平台尚未全面介入前,AI短剧行业仍处红利窗口期。
从业者普遍认为未来3-5年,AI内容可能占据动漫或流媒体市场30%份额,但具体形态尚存变数——可能是拟真画风亦或是差异化动漫风格。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行业洗牌,加速转型抢占市场先机成为当下共识。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