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至今,GPT系列模型已迭代至第五代。
若回溯初次使用GPT-1的经历,或许会感受到一种新奇却略显笨拙的技术震撼——就像这样:当询问”麻醉状态下你真的有意识吗?”,它的回应既生硬又晦涩:”我没有。
你醒了”;
要求用诗歌诠释牛顿物理定律时,输出内容更是偏离主题,如同天马行空的呓语;
面对”用50字讲述有意识烤面包机的故事”的指令,GPT-1的回答更是离谱荒诞。
而同样的问题交由GPT-5处理,其回答不仅精准切题,甚至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完整度。
OpenAI内部人员对此变化感触尤深:经过七年进化,GPT系列已从蹒跚学步的”AI婴儿”成长为掌握世界运行规律的全能助手。
通过具体案例对比可见这一进程——当输入”为何不能每年全身核磁共振筛查癌症”时,GPT-1的回答逻辑跳跃难辨章法,GPT-2虽勉强触及主题却缺乏实质价值,text-davinci-001仅给出单句结论:gpt-4-0314呈现专业分析但稍显冷峻,gpt-5则展现出医者风范:先肯定提问价值,再逐条解析原因并提出建议,仿佛与人类进行专业咨询。
在趣味测试中,”创作关于狗的五行打油诗”的要求引发有趣对比:GPT-1首句与后续完全脱节,GPT-2则展现出孩童般的天真想象力——仿佛描述刚学会走路的小狗嬉戏场景;
text-davinci-001刻画出傲娇犬只形象,gpt-4-0314笔下的宠物充满活力,gpt-5则塑造出具有冒险精神的”犬类英雄”。
面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用诗歌解释牛顿物理定律,GPT系列的进步轨迹更为显著:早期版本输出抽象难懂的内容,gpt-4呈现优雅诗作,gpt-5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实现科学阐释与文学性的平衡。
这些对比清晰展现了GPT系列在知识广度、逻辑架构及语言流畅度上的持续突破。
有趣的是,部分用户对早期版本仍怀有特殊情感:”喜欢GPT-1那种不羁风格””它不像后来者般世故”,甚至有人认为初代模型更接近”真正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本质特征——这种矛盾情感恰是AI技术发展历程的最佳注脚。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