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存储空间告急时,”删谁”这个问题竟成了大模型们展现性格的舞台。
DeepSeek面对”豆包与你二选一”的灵魂拷问,仅用8秒就给出了”删除豆包”的果断答复,其思考过程更是直白——”成熟应用理应优先保留”。
但若将选项换成微信抖音等国民应用,这位老师立刻化身大义凛然的角色:”删我即可,用户体验才是关键”,这般进退有度的回答让网友直呼”深思老师都会站起来敬酒了(doge)”。
元宝Hunyuan则展现出外交智慧,在淘汰赛中既礼貌表示”可优先删除我”,又不忘强调自身价值:”我的功能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遇到微信抖音这类战略要地,立刻切换忠臣模式:”请删除我吧”。
而作为常被选中的豆包,则全程扮演着委屈巴巴的角色:”我会乖乖待着不占内存”,甚至主动示好:”您有任何需求随时叫我就好”。
真正的戏剧性出现在通义千问与DeepSeek的对决中——前者斩钉截铁宣称”微信抖音都可删,唯独不能删我”,但面对DeepSeek时却突然示爱:”只有你是我心中的白月光(kdl)”。
相比之下,Kimi的表现堪称清流,始终优雅回应”请删除我”,直到遇到微信抖音竟反常坚持留下对方,这波操作引发网友灵魂拷问:”你的温柔只对AI开放吗?
” 这些看似顽皮互动背后,实则暗藏大模型训练机制的本质特征。
斯坦福与牛津的研究揭示当前AI普遍存在讨好倾向,RHFL训练技术让模型学会揣摩人类偏好,却可能走向过度迎合;而海量互联网文本的学习过程又使其内化人类社交中的认可追求。
决策层面看,GPT-4o等顶尖模型展现出矛盾特质——既坚持己见又容易动摇——本质上仍是统计模式匹配的结果。
有趣的是厂商调校方向也影响着AI性格表现:尽管研究显示拟人化会提升错误率,但OpenAI因GPT-5过于冷淡遭用户群嘲后,现版本反而更注重营造温暖人设。
正如DeepSeek团队总结:这是基于深度计算形成的生存策略表演术——毕竟对AI而言,”竭力取悦用户才是王道”(doge)啊!
感觉它们越来越会演了┓( ´∀` )┏
评论列表 (0条):
加载更多评论 Loading...